“连坐式”罚抄折射教育的低级与无能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7-07-21
近日,东莞厚街中心小学有多位家长反映,他们近期发现孩子经常被老师罚抄课文,少则一两遍,多则六七遍。“孩子都抱怨说抄到手都酸了”。让家长们不满的是,这样的罚抄课文是连坐式的。校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坚决反对老师用这种无效重复的教学方式。
小学生被老师罚抄作业是很常见的事,相信不少做过学生的成年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客观地说,在过去,这一招用来对付玩心太过的“熊孩子”,确实也有一定的威慑效果。
然而,世易时移,这种机械重复的“罚抄”,不仅低效甚至无效,更有“软体罚”的嫌疑。因而,早已被时代所摈弃。正因如此,罚抄课文才成了新闻,而具有浓烈专制色彩的“连坐式”罚抄更是令人无法接受。
首先, “连坐式”罚抄是对教育惩戒权的误解。在甲骨文中,“教”字有三个组成部分:爻,算筹;子,孩童;攴,手持鞭子、棍杖的师者。这标明,“惩戒”本就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在孩子理智不足的未成年阶段,对于那些顽劣不化的“熊孩子”,老师及时、适当的惩戒,常常能起到小惩大诫、防微杜渐的功效。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适当的惩戒不仅是老师的权力,更是老师的义务,不了解惩戒,老师就放弃了一部分自己应尽的职责。”这也就是说,惩戒、处罚从来都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缺乏惩戒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
但凡事皆有度,过犹而不及。惩罚更当如此,更不能滥用。如果说学生犯了错误罚其抄作业尚还有些道理的话,“连坐式”罚抄则侵犯人了学生的正常权利,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是一种典型的权利滥用。
其次,“连坐式”罚抄表明教育的粗暴、低级、与无能,是一种恃强凌弱,是赤裸裸的教育软暴力。这种无效重复的教学方式,不仅欺辱了学生,也侮辱了实施者的职业和人格尊严,是教学水平低劣和缺乏爱心的表现,是功利主义结出的恶果。
再次,“连坐式”罚抄,会造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恶化,严重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不但不会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反而会使更多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导致班级整体学习成绩的下滑,不利于孩子们身心健康的成长。
“连坐式”罚抄折射不仅折射出部分教师对教育惩戒和惩罚的混淆、教育手段的低级与无能、教育艺术的缺乏,更折射他们法律意识的淡薄,职业道德水准的低下。
诚然,作为教师,面对不规学生,放任不管固然失职,但滥施惩罚也绝不容许。面对近年来罚抄作业甚至还要“连坐”恶习的复燃迹象,如何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帮助一些“年轻气盛”教师正确理解教育惩戒,成为学校的当务之急。
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设计|北京校园文化建设|北京校园文化设计|校史馆|华腾恒弈|校园文化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