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应该是文化治校的组成部分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7-04-27
校长治校、制度治校、文化治校,分别体现了不同的教育层次和教育理念。
教育界经常流传着一句名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当然是对校长治校的功绩的赞扬,同时也包含着对教育现实的无奈。人亡政息,常常是历史烟尘中的一声浩叹。
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校长治校的核心,是教育家按照教育的规律治校;制度治校是在现代制度下的依法治校,而文化治校是以培养健全人格为最高目标的全方位文化侵染为手段的育人理念在教育中的实践,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校训当然是文化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
但是,在目前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围绕校训的拟定,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现象。
首先,生搬硬套,为校训而校训,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大流俗。原因是一些教育督导和检查项目的要求,一些学校对于校训的拟定盲目迎合上级检查的口味,事先论证不足,拟定过程草率,为校训而校训,最后留下笑柄的事例时有发生。
其次,言不符实,空洞无物。许多校长没有厘清校训所具备的哲学理念在校园文化中的统领作用,校训与校风、教风、学风之间没有构建起合理的逻辑关系,对自己所在学校的教育现状和教育文化缺乏深入的思考,没有起到对文化治校的有效整合作用。
第三,不切实际的营造形象工程。在教育市场化和商业化的背景之下,校训也演变成商业广告,成为牟利的道具。
学校丧失了教育的尊严,校训也会变了味道,难怪有家长质疑,为什么我们的校训这么好,却不断的烂人辈出?
校训不能包办一切。过分夸张的校训有时反而会有反作用。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就是,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门口的标语牌上,有一句著名的标语:“劳动使人自由。”单从字面看,这也是一句美丽的语言,却不知背后的累累白骨和血腥罪恶。
校训应该是文化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喊口号,不是做样子。教育作为一门古老的行业,有其本身的常识和规律。“千教万教教人做人,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每一所学校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文化价值,即使是在不断消退中的农村“麻雀学校”,也是重要的文化火种。校训的拟定,不能缺少了教育的情怀。
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设计|北京校园文化建设|北京校园文化设计|校史馆|华腾恒弈|校园文化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