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个性的改革就是折腾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7-04-26
学校为改革而改革就是折腾。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姚跃林在中国教育报发文称,改革,只有切中必要性才有意义;创新,只有找到阻碍发展的症结,使得问题迎刃而解才有价值。成长需要等待,教育应该静心,不必改的应当少改。
三十多年来,“改革”一词颇为流行。中国,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套用这句话,学校,不改革,也同样没有出路!
但问题是,作为独立法人的学校却对学校改革几乎没有多少主动权。所谓的学校改革,很大程度上是受命于教育行政部门的指挥。在同一县域内,所有的中小学校,从校园文化建设到教研活动的开展几乎是同一步调。一旦其他地方某项教育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某项教育改革富有成效,不管水土服不服,口味适合与否,都要拿来为我所用,在全县中小学校推广,在全县中小学校大面积开展。由此,导致学校表象化的改革层出不穷,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书香校园、快乐校园等等,创建德育示范校、文明礼仪示范校、校园文化示范校、体艺示范校、星级学校、高效课堂示范校等等。今天搞这个活动,明天搞那个评比,全县中小学一盘棋,到头来整的基层学校校长、教师疲于应付、疲惫不堪。
显然,说学校为改革而改革就是折腾,这样的折腾更大程度上来自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命令。
学校只不过是一味地执行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文件,把执行文件代替了学校改革。如此这般的改革,客观上造成所有的学校活动周周有,创新月月有。学校面貌看似焕然一新,实则骨子里缺少的是立校之本的精髓。当然,不是说这样的活动不需要搞,这样的改革不需要介入,问题是自上而下要形成共识,遵循改革的基本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推进改革。失去个性及特色的改革,就是为改革而改革,就是折腾人,这样的改革也必然造成学校在办学的路子上越走越窄。
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设计|北京校园文化建设|北京校园文化设计|校史馆|华腾恒弈|校园文化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