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要有闻“贷”色变的危机意识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7-08-22
近日,有媒体公布了一起校园巨额诈骗案的调查结果:山西太原的马某以刷单、代购等同样的理由,诱骗其他大学生用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号码等信息购买手机,并谎称他们会偿还全部贷款,同时借贷学生还可以获得一定的好处费。这起在全省各大院校进行的诈骗案件已经涉及593名学生、948部手机。
一起涉及593名学生的大型诈骗案得以产生,与校园贷平台没有尽到及时告知的义务不无关系。借贷平台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没有向借贷人进行详细的情况说明,确实不符合情理和法理。除此以外,调查结果中也指出,这起诈骗案掺杂了一定的传销模式。而传销模式进入校园,并结合诈骗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形成变种,这种“新鲜事物”背后必然就会有很多学生上当。
众所周知,传销模式的运作方式就是“拉人头”,一般是从高管到普通成员之间实行层层管理,凭借下线的不断发展从而实现人数的几何倍增。宏观来看,学生是一个聚集比较密集的群体,接触面一般较大,加之同学之间又比较信任,所以利益口子一旦被拉开,欺骗就迅速蔓延,短时间内便会有大量学生卷入其中。但从学生个人角度来看,不得不说参与其中的大学生自身财商欠缺,缺少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
骗局的特点一般是起步非常完美,还能尝到甜头,过程中学生发现陷阱重重却已经越陷越深,结果大多以悲剧结束。无论是前不久5000元滚雪球至26万元的“裸贷”案例,还是这起涉及众多学生的校园巨额诈骗案件,都是大学生为了一部手机、一款名牌手表甚至一点点蝇头小利,就拱手将自己的个人信息甚至私人照片拿来交换成本高昂的金融贷款,这不充分说明一些学生根本就不懂得把控风险?
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设计|北京校园文化建设|北京校园文化设计|校史馆|华腾恒弈|校园文化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