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背不起应试教育的“黑锅”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7-08-15
河北衡水中学在全国各地办分校不是第一次,最近进驻浙江省平湖市办分校掀起的波浪巨大,反对的声音也十分强烈。4月11日,杭州市召开名校长关于“衡水中学现象”研讨会,研讨衡水中学办学模式是不是当下优秀学校的样板,是不是浙江教育改革所需要的模式。
“河北省衡水中学是一所以‘高考工厂’模式闻名全国的中学。”“今天是一个平湖,明天N个平湖会出现。”“衡水中学模式是浙江的昨天,不应该成为浙江教育的今天和明天。”……研讨会上出现了不少担忧。
这些担忧从何而来呢?这其中当然有衡水中学高奖金招生、提前招生以及一定名额面向全国招生等称得上出格动作的搅动,也有“看标签”之后“假设和推想”的因素。
过去的衡水中学熟谙应试的那套“玩法”——实行军事化管理,学生一天要上14节课,学习11个半小时左右。师生的共同“拼命”也拼出了辉煌的成绩,每年都有数量惊人的学生考入清华、北大等名校,学校更是拼出了“高考工厂”的名气。当然了,“拼命”的并不只有衡水一家,黄冈中学、毛坦厂中学等都是高考战场上的“英雄”。不过,那已经是过去时,以前哪个高中不在拼,有几个高三学生一天的学习时间低于11个半小时?而且,即便衡水中学的管理模式没有实质的变化,这样一个中学也背不起应试教育弊病所有的“黑锅”,难道把衡中模式批臭,把衡中平湖分校赶走,就能纾解社会对应试教育的焦虑?浙江的素质教育生态就一定能如期形成?
“浙江作为开放地区有容乃大,一所学校来浙江办学不值得过度关注。”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张丰也认为,今天的衡水中学不是第一个阶段的衡水中学,应该辩证地看待。因此,从某些意义上说,衡水中学进入浙江反倒是浙江高考改革难以寻觅到的一块“试金石”——衡水中学模式若挑战浙江新高考制度改革成功了,就意味着新高考制度改革还有很多路要走;如果改革阻断了衡水中学模式的发展惯性,就说明高考改革获得阶段性成果。
向素质教育的转型,不能仅有高悬头顶的理念做支撑,也不能以阻挡可能的挑战来营造环境。当今即便应试教育被口诛笔伐,许多学生还是挤破头也要挤进那些“超级中学”的大门,不是因为喜欢应试教育,而是它寄托了改变命运的梦想。面对“衡中入平湖”,浙江唯有埋头探索、创新实践,全面深化推进高考改革试点,让教育资源配置越来越均衡,让上升通道更为多元和公平,让每个学生的潜力充分释放。当社会关切后顾无忧了,素质教育硬气起来了,衡水式名校进入浙江办分校也就不会掀起这么大的波澜。
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设计|北京校园文化建设|北京校园文化设计|校史馆|华腾恒弈|校园文化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