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校园成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7-04-25
党的十七大把文化作为国家的软实力提升到战略高度,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今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明确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高远的思想、优美的音韵、丰富的哲理、深邃的意境,是缔造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孔子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董仲舒的“仁义礼智信”,老子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弟子规》中的“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高度概括和写照,透过这些也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百家齐放、百家争鸣异彩纷呈的景象。
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强大,必须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应该承担起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非常重要,非常必要。然而,当前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一个事实,就是当前在不少学校,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还流于形式,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诵读经典文化作品时,教师念一句,学生念一句,对于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教师没有讲透学生也听得云里雾里。再比如,为了提高学生分数,教师勾画知识点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不仅会让学生对经典文化形成恐惧心理和逆反心理,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笔者认为,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让他们提高自身学习的主动性,他们才能以更为自觉和积极的姿态传承传统文化。
对于学校来说,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建立校园文化墙,或在教室内悬挂古今名人画像和名言,运用渗透的方法,这样学生在校园里的各个角落都能接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于教师来说,不妨多开设一些传统文化教育课,可以举行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熏陶。当然作为家长,切莫把加强对孩子的传统文化教育当做学校的事情,与自己无关避而远之,也应配合学校给孩子上好传统文化教育课。家长可以带领孩子诵读经典,给孩子讲一讲历史名人的故事,让孩子在诵读和聆听中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将来等他们长大之后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祖国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设计|北京校园文化建设|北京校园文化设计|校史馆|华腾恒弈|校园文化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