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考察的真正意义在哪?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7-04-17
近日,作为泉州市首批中小学名校长培养对象,笔者有幸赴上海、苏州一些名校进行为期一周的考察学习。参观了几所名校,走进了课堂,还听取了学校领导的办学经验介绍。在考察学习过程中,笔者也在不断追问自己,千里迢迢来到上海、苏州,如此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应该学习什么?名校考察的真正意义在哪?如何才能够不虚此行?
作为受考察学校,固然是办学颇具特色,在当地享有一定声誉的名校。并且,为了全面展示学校的办学成果和风采,受考察学校也必然会做好做足功课,势必大力宣传学校的“拳头产品”,一方面是宣传学校的需要,以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也希望得到参观学习者的认可,证明学校货真价实具有实力。
但是毕竟受到时间短等客观因素限制,考察行程一般局限于参观一些场馆、校园文化建设、办学成果展示、办学硬件设施等这些外在的东西。对于学校的管理模式或者是办学特色,受考察学校更多地呈现的是学校“做了什么”和“取得了什么成绩”,无法全面地告诉参观学习者“怎么做”。即使是办学经验介绍也仅是蜻蜓点水,无法进行比较深入、全方位地阐释,考察者所能了解的也只能是冰山一角。
话说回来,即使受考察学校有足够的时间作经验介绍,毫无保留地告诉考察者“怎么做”,但也不能照搬全抄。因为每所学校都有各自的办学传统,各校的办学特色都是“天时地利与人和”之作,即使学习了但也往往无法复制。并且由于学校所在区域、师资力量和生源差别等各种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即使复制了也可能是南橘北枳,成了东施效颦。
因此,笔者认为,虽然考察学习看上去像是浮光掠影,无法触及名校管理的核心,但不排除考察学习有其现实的意义,绝不是一件劳民伤财、徒劳无功的事情。所以,考察者应当端正考察学习的态度,放下过多功利心理,这样才不会被“名校考察”迷了眼,在考察学习中患得患失,甚至把目光仅仅停留在一些名校光鲜亮丽的外表上。
不可否认,除了那些不可复制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之外,名校在办学实践上不乏一些创新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有的甚至可以“拿来主义”。但在笔者看来,名校考察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可以让校长保持创业激情。在考察学习中,能够开阔校长视野,催促校长与时俱进,跟上教育发展步伐;在甄别比较中,让校长重新审视学校发展现状,正视自己学校与名校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激发校长的创业热情。
名校考察的意义在于可以打开考察者的思维,激发校长的灵感。虽然无法洞悉名校管理内核,拷贝名校管理特色,但学习无处不在,名校的办学经验,名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乃至名校师生的一言一行,都是名校之所以成名的因子,这些都有可能给考察者一些启示,甚至激发校长在办学实践上的一些灵感,让校长带回学校并付诸于实践。
名校考察的意义还在于给考察者一个冷静思考的机会。外出考察学习,让校长从繁琐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再加上对名校的考察和学习,或多或少触动校长的心灵,这些都能够让校长冷静下来重新梳理学校的办学历程,认真总结办学实践中的得与失,思考和规划学校的发展,从而让校长重振旗鼓,以新的姿态和面貌带领教师再次出发。
当然,笔者最后想说的是,虽然名校考察学习意义重大,但校长不可能经常外出考察学习,考察学习也不是提升校长专业素质的唯一途径。校长要提升个人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关键在于校长在平时要主动地投入学习,这样才能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也才能让学校发展成为现实。
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设计|北京校园文化建设|北京校园文化设计|校史馆|华腾恒弈